2013-11-27

iPad 遙距診中風 - 蘋果日報


iPad遙距診中風  深夜也可做溶栓 增康復機率 -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27日

■蘇藹欣指,新系統(圖)讓醫生加快診斷中風病人。

中風病人深夜病發送院,未必有腦科醫生可進行即場評估,容易錯過接受溶栓治療的機會。中文大學與理工大學合作,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引入24小時急性中風溶栓服務,利用流動影像傳訊系統,令醫生毋須在醫院,也可使用iPad或iPhone遙距會診,有需要時進行「遠程溶栓治療」,增加病人康復機率

記者:梁麗兒

中大腦神經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蘇藹欣指出,威院每年接獲約900名中風病人,其中40%入院時,並非腦科醫生辦公時間,即早上8時半至下午6時以外的時間,若晚上或深夜中風,便無法進行溶栓治療評估,病人只能接受預防再中風的治療。美國近年推行遠程中風治療,中大也利用此概念與理大合作,研發軟件系統,讓醫生放工後可為緊急病人遙距會診,由當值護士做溶栓。

紓緩人手不足

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鄧福禧利用10年時間開發「高保密流動圖像傳訊系統」,讓醫生在院外遙距會診,閱覽病人電腦掃描結果、病歷紀錄,並以視像會診向病人及家屬問症。為保障私隱,系統設有加密程式。


蘇藹欣稱,該院累積為81名急性中風病人作遙距會診,其中53人接受溶栓治療,比過往增加三倍,當中七人治療後有輕微殘障,有19人在三個月後完全康復,與日間由駐院腦科醫生在場診斷及做溶栓治療的相關比率相若。

全港公院有60名腦神經科醫生,新界東聯網佔11人,24小時溶栓服務一直受人手不足影響,新系統有助紓緩問題。接受溶栓治療的病人,約20%至30%可於三個月內完全康復,比無接受該治療的比率僅10%至20%為高,顯示及時評估極重要。聯網正訓練北區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的中風科護士,預計兩年內將遠程治療推展至該兩院。

遠程溶栓治療流程圖

1.中風組護士到急症室為三小時內中風的病人檢查

2.將病人送去電腦掃描檢查

3.將病人送抵中風中心

4.透過流動影像傳訊系統將電腦掃描傳給醫生,醫生可在iPad或iPhone與病人視像會診及看病歷紀錄

5.如決定為病人進行溶栓治療,在院護士可隨即展開


90%中風病人錯過黃金三小時 -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27日

■梁慧康(左)指中風症狀可以很突然,如有懷疑症狀應及早求診。

本港人口老化,令中風個案呈上升趨勢。現時每年有逾20,000人因中風入院,其中3,000多人死亡。中大腦神經學副教授梁慧康表示,中風病人中,八成屬血管栓塞的缺血性中風,合適病人應盡快進行溶栓治療,打通血管,康復機率可增加三成。

中風治療關鍵在於黃金三小時,即中風三小時內送院,經評估後合適者可接受溶栓治療。惟威院每年平均接獲約900名中風病人中,僅10%為三小時內送院,錯過最佳治療機會。該院引入24小時溶栓服務後,接受該治療病人由過往每年約20多人,增至70多人。梁慧康指,中風症狀可以很突然,如出現懷疑症狀應及早求診送院

。控制「三高」和定期運動等,均可有效預防中風。



勤運動享健康晚年 -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27日

■每周一次中等強度運動的參加者,如洗車,較完全不做運動者,可維持健康生活機率高2.5倍。資料圖片

不少人在計劃退休生活時,未必會考慮到勤運動,但英國一項研究發現,持續有中或高強度運動,是能夠「無病無痛」享受健康晚年的關鍵。研究追蹤約3,500名平均64歲人士的生活及健康狀況八年,紀錄參加者患病及運動等資料,結果發現每周最少一次中等強度運動的參加者,例如散步、跳舞、做園藝,甚至洗車等需體力勞動的工作,較完全不做運動者,可以維持健康生活的機率高2.5倍

研究人員定出的健康生活指標,是參加者沒有患癌症、心臟病、肺部疾病或腦退化症等疾病。研究發現,每周進行最少一次高強度運動,例如行山及慢跑等,健康生活機率更高3.5倍。



棄高薪離港追尋人生意義 經理變非洲孤兒院長 -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27日

■為找尋人生意義,余宗翰(黃衫者)大學畢業後便前往非洲教授孤兒英文及數學。受訪者提供圖片

以前得閒去吓台北,得閒去吓曼谷都幾舒服,去到就要諗菜單,今日飲唔飲牛奶、邊日食雞蛋、幾時換校服,都要我理」。2011年之前的伍尚智(Keith),是大型航空公司的「高管」,一直研習佛學的他,突覺人生上半場完結,「我想自己嘅人生係做乜嘢嘅呢?」懷着這個大問號,他辭去任職10年的公司,跑到非洲馬拉威(Malawi)當了一年孤兒院院長,發掘生命更多可能性。

記者:張嘉雯


■於航空公司任職10年「高管」的伍尚智(中)毅然辭職,到非洲開辦孤兒院。

由經理搖身一變為院長,七十後的Keith問自己,「我想自己嘅人生係做乜嘢嘅呢?」自從到非洲任院長後,生活出現重大轉變,由研究航線、買飛機、覆電郵,變為每周工作7天,每天24小時「on call」,從照顧小朋友剪指甲到安排早餐麵包數量,由建圍牆到買地建新孤兒院,全部是他的工作。

教非童英文及數學

由伍尚智管理的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孤兒院,首要收容「雙孤」,由手抱嬰兒,以至17歲的青年,全院一共有250多人,院方提供12年免費教育,培育當地的兒童長大後從事繙譯工作。

Keith 直言,非洲當地的人均壽命短,平均只得51歲,這點最令他感慨,「差唔多個個禮拜都有學生要請假返屋企奔喪,因為當地愛滋病(感染)係好犀利」。由於部份學生亦是愛滋病的帶菌者,Keith和其他義工要安排他們定時食藥和為他們監察身體狀況,以防病情惡化。

和Keith一樣,選擇到非洲找尋人生意義的余宗翰(John),自2010年畢業後便前往馬拉威,教授當地的非洲孤兒英文及數學,為期三個月。

為小朋友建足球場

本身是修讀土木及環境工程的余宗翰,更與小朋友合力建成簡單的足球場,「最初諗冇尺喎,咁點樣量度個角?後尾諗吓,原來用張紙咪得囉,其實好多嘢原來唔係我哋諗到咁複雜」。

多年來到過各地探訪兒童的彭海瀛(Phyllis)認為,阿彌陀佛關懷中心與一般助養兒童的機構十分不同,捐助人和助養者可以建立更加深切的關係,「有機會見番佢哋,同只係可以一世用書信交流其實係好唔同㗎,既然大家都係畀咗咁多錢,點解我唔揀一個可以喺香港同佢哋見番面,又可以影張相嘅助養機構呢?」

阿彌陀佛關懷中心於2004年正式成立,在非洲多個地方包括馬拉威、莫桑比克、史瓦濟蘭等地,進行收養及培育非洲孤兒的工作,除了興建學校外,同時亦提供糧食等方面的救濟,該機構目前在當地已認養的孤兒接近4,000名。

該會創辦人慧禮法師與一眾非洲孤兒將會於明日抵港(28日),宣傳明年1月的慈善演唱會。

.END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